-
11 月的成都,风吹已经刺骨,和商拓见面的那天却是阳光和煦,我们就这样坐在大好秋日下,听她讲述自己、对外汉语和种种,任由轻风徐来吹拂心间,久久泛起浩渺烟波 ...
2023-1-13 16:16
-
12月11日,“一眼千年·移步百年——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举行首次市民开放日活动,这也是该遗址公园首次面向公众掀开“神秘面纱”。20组以家庭为单位的40余名市民率先“尝鲜”,近距离一睹2300年的历史芳华,并通过 ...
2022-12-12 15:14
-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的发现,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也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三星堆遗址的每一次考古发现都吸引着无数专家 ...
2022-11-28 16:16
-
11月19日,周末恰逢艳阳天,在成都市美术馆,2022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和“新时代华章——成都市喜迎党的二十大美术作品展”等精品展览同时举行,让观众大开眼界。精品荟萃、目不暇接。近期,一系列高水平艺术展览在我 ...
2022-11-21 15:22
-
10月29日,“中华文化天府论坛·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广汉举行。来自国内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尤其是三星堆和青铜文明研究的近50位专家学者就“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揭开古 ...
2022-11-4 16:46
-
在国庆假期安逸“游”四川,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今年有不一样的方式。9月27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旅游日。为丰富秋季文旅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多彩金秋·安逸四川 ...
2022-9-27 10:12
-
位于成都南门的武侯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文物区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大门上挂匾额“汉昭烈庙”,走进去道路两旁分别立有唐、明、清代碑刻六通。穿过二门,便是刘备 ...
2022-9-9 12:18
-
子曰:“推十合一为士。”刘咸炘将自己的书斋和著述总集取名“推十”,便是此意。《白虎通》中道:“通古今、辩然否、谓之士。”士在这里的定义为:能通晓古今历史,能分辨对错是非,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士了。刘沅家族 ...
2022-8-1 11:20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历代圣贤薪尽火传,绵绵不绝。以儒家为主流的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标识。纵观中国思想史,从先秦诸子、两汉儒学、魏晋玄学、南北朝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汉学至现代新 ...
2022-7-6 16:27
-
提起成都,你或许会想到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或许会想到令人回味无穷的“火锅”,还有那首赵雷的民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成都,一座你来了就不想走,走了又想来的城市 ...
2022-6-7 10:15
-
在繁杂的生活中,阅读给人的身心以休憩,给精神以润养。在刚刚过去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人们到底读了多少本书呢?据统计,过去的一年人均阅读书籍6.8本,64.7%的人每日阅读不足1小时。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 ...
2022-5-30 15:14
-
大自然赐予宝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这里成为气候宜人、物产丰饶的宝藏地。这块四川盆地向西部高原过渡的重要区域,孕育衍生了宝兴大熊猫文化、红军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以及我们需要历史钩沉才能望见其远去背影的 ...
2022-5-18 16:34
-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牡丹亭》
2022-2-24 10:33
-
2月7日,壬寅年正月初七,人日。7日春寒料峭,风冷气清,小雨淅沥,而杜甫草堂工部祠里却暖意丛生。梅枝雅致,笔墨素净,一方小小桌案陈列在工部祠的诗圣像前,营造一派墨韵绵绵,文气悠悠的祭祀氛围。观众们纷纷上 ...
2022-2-8 17:15
-
作为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汉阙距今已有近 2000年的历史,堪称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2022-1-21 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