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
夏雨初晴,风荷飘举,清新宜人。点沉香,去湿气,听鸟雀欢鸣。宋代词人周邦彦笔下的夏天,幽远宁静,不由得让人眼前生出一幅一人独坐精致的中式庭院焚香静心的画面,倒也符合古人强调“心静自然凉”的意境。
翻开二十四节气表,从5月初立夏到8月底的处暑,夏满芒夏暑相连,这段时间,气温、降雨和日照均处于全年的最高峰。古时,王维为了消暑,抱着古琴走进幽深碧翠的竹林,席地弹乐而忘返,给后人留下了千吟不厌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白居易或登高或乘舟,逍遥似神仙。“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身在成都的杜甫在水碧竹翠的草堂,悠闲恬淡,享受天伦之乐。
除了避暑纳凉,“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在井水里浸着瓜果,然后在凉爽的竹床睡个惬意的午觉也是不错的选择。野游时,“珠荷荐果香寒簟,玉柄摇风满夏衣。”轻薄的夏衣、扇子、竹席是必不可少的;如若遇上雨天,“行人试撑油纸伞,其雨其雨禽言云。”
......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这些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我们的饮食起居紧密相连的传统消暑文化,世代相承,历久弥新,在千百年后的炎炎夏日依然为我们制造清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