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为峨眉。——《峨眉拳谱》
游戏《王者荣耀》里有一位英雄叫云缨,在角色设定中,出身名门的云缨脱下小姐的襦裙,换上练功服,系紧人字甲,孜孜不倦钻研掠火枪,“哪里有麻烦,哪里就有她”,包裹着一颗热心肠的她渴望成为像李娘子(原型为平阳昭公主)一样了不起的英雄。
2021年,《王者荣耀》S24“不夜长安”赛季的新英雄云缨一经推出便深受各位玩家的喜爱,她善用长枪,枪法刚柔并济,动如掠火。为制作好这一形象,《王者荣耀》团队与四川省武术协会执行主席、峨眉武术传承人任刚老师合作共创,技能“追云”,杀敌入阵,有力则成;“断月”,先挑再劈,求稳求快;“坚意·止戈”,贴身立圆,攻防兼备,在传承传统中国枪法的基础上进行演绎设计,让玩家在畅快游戏的同时感受到峨嵋枪法的博大精深。同时,为完美呈现云缨枪法,游戏团队也邀请了峨眉枪法传承人、师承任刚老师的凌云进行招式演示。
向前一大步
8月8日,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以下简称“省运会”)开幕式在乐山举行。在文艺展演板块,凌云进行了两分多钟的耍大刀表演。谈到这次经历,她倍感激动:“能够站在省运会的舞台上进行两分多钟的舞台展示,既有压力,也是荣幸。习武数十年,峨眉武术渐渐成为我和世界对话的媒介,借省运会这个契机,为大家摆好峨眉武术的‘龙门阵’。”
凌云在网络上的走红,源于两年多前的一条“提剑扔垃圾”的短视频。视频中,身穿宽松衣裤的凌云下楼扔完垃圾后,将手中的宝剑舞出一团剑花,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关注。这个从小调皮多动的小女孩不会想到,在武术班门口的短暂停留,会改变她的人生轨迹。
凌云的爷爷是转业军人,向来重视体育锻炼,在爷爷的培养下,在其他小女孩还嚷嚷着玩布娃娃的年纪,小凌云已经拥有了强健的身体素质。2007年,凌云参加了首届国际峨眉武术节,当时年仅9岁的她,是雅安市唯一的一位运动员。时至今日她仍清晰记得,雅安代表队的礼仪小姐个子很高,在前面举牌,个子小小的自己跟在后面,心里很孤单。她向爷爷倾诉,爷爷温声地安慰她:“正是因为这条路上的人少,你才要多去走走这条路。”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凌云,为了得到更加专业的指导,12岁的她被家人送到了峨眉山专门学武术。
凌云受四川文旅厅邀请参与相关拍摄 从一招一式的12年操练,到在互联网上的“爆红”,再到现在归于平稳,生活的起伏并没有动摇凌云在峨眉武术上追逐的步伐,相反,得益于互联网,凌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在这个不到24岁的年轻女孩身上,峨眉武术被赋予了新鲜的表达方式,在更新换代中彰显出巾帼不让须眉的独特魅力。
本届省运会的突破之一,是首次把峨眉武术纳入竞赛项目。对此,凌云很是开心,“这体现了峨眉武术的发展趋势,峨眉武术进入专业运动比赛后,将会吸引更多青年人的加入。以峨眉武术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正在一步步紧随祖国的繁荣昌盛蒸蒸日上,被更多人传承下去。”
拥有同样深刻感触的,还有峨眉武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省运会主火炬手王超。8日当晚,我在后台见到刚刚顺利完成火炬交接的王超,作为本届省运会主火炬传递的第二棒,他显得很从容,从容中透露出一丝欣慰,在即将退休的年纪能有这样宝贵的机会,“火炬接力像是传承,我应该思考该如何传承峨眉武术,让我们乐山的体育事业、四川的体育事业有更好的发展。” 凌云在省运会上的表演(摄影 李举涛)
天下武功出峨眉
《倚天屠龙记》可以算得上是一代武侠迷的记忆,无论是原著小说,还是改编的影视作品,都深入人心。熟悉它的人一定不陌生,襄阳大侠郭靖与妻子黄蓉的二女儿郭襄遍寻天下,觅杨过无果,四十岁时在峨眉山出家为尼,从而开创了峨嵋派。
这是我采访前的疑惑,峨嵋派就是峨眉武术吗?
王超解开了我的疑惑。峨嵋派是文学影视作品中为叙事所塑造的门派,峨眉武术则是一种地方文化。四川自古就是移民重镇,大移民背景也同样体现在峨眉武术上,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有机融合,极大地丰富了峨眉武术的内涵。从2005年开始集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经过不懈的努力,近几年峨眉武术的“前世今生”才逐步厘清。
“天下武功出峨眉”。作为中国武术三大名宗之一的峨眉武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南宋,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峨眉功法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内外相中,开合虚实。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司徒玄空因创编了“峨眉通臂拳”而成为峨眉武术的鼻祖,至此掀开了峨眉武术蓬勃发展的序幕。
在众多峨眉武术大师中,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除了鼻祖司徒玄空,还有两位大家。南宋时期,峨眉山的德源长老(因为其眉毛花白,又被称为“白眉道人”)模仿峨眉山猴子的动作创编了白眉拳,并撰写《峨眉拳术》一书,是峨眉武术走向成熟并自成体系的标志。如今,白眉拳在广东、香港、澳门一带仍十分流行;同时期的白云禅师将峨眉武术与中医融会贯通而开派的峨眉十二庄功体系完善,传承有序,据王超考据,至今已传至45代。
藏龙卧虎在峨眉。相传明朝时峨眉山有位陆雅道长,在山里鸭池中仔细观察鸭群的种种形态动作,再与峨眉拳术的基本功法相结合,创编出了鸭形拳。王超曾在老一辈的资料中发现有关鸭形拳的记载,却迟迟找不到它的传人。谈至此处,王超最近发现在东北有一位老人,他略显欣喜地说道:“他的鸭形拳打出来可以看出老者的功力,应该是真正从峨眉山流传出去的。”后来王超将这套鸭形拳的影像资料收集了起来。 峨眉武术演练
相比起来,今年即将60岁的王超在峨眉武术人中,“还算比较年轻的。”七八岁时,有老师在学校挑选武术苗子,“我的峨眉武术生涯就这样开始了。”看似一帆风顺的职业生涯,中途也有小插曲。高中毕业后的王超,接替父亲的工作,到工厂成为了一名工人。忙碌了一阵子,“总觉得工厂不适合我,我还是喜欢运动。”回家几番思考,王超决定一边在工厂上班,一边复习准备高考,几个月后,他考入了中专的体育班,毕业后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再后来调到文体部门管理武术发展,王超从事体育事业的道路才算步入正轨。
习武、比武、传承武术、发展武术,王超形象地称这是他人生的“四部曲”。“以前没有想这么多,全凭自己的喜爱,喜欢就去教教学生、去参加交流。”他很享受教学的过程,在他看来,“一个人教学生,学生会成就老师,你看我这辈子就离不开学生,一辈子都在摸索怎么教学生,怎么培养成才。”
峨眉武术要发展,就要对其保有充分的热爱和责任感,“一个人做事情,事情会成就你。”所以事无巨细,王超都要把它们精细化,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活动,王超都格外上心且严格要求,不管任何比赛、表演场合,一如他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每一次武术进校园,不管有多难,我都会努力争取到各方的支持;每一次赛事,都要尽量把仪式感做到位,让孩子们对武术有敬畏;每一次教练员培训,都要培养武术人为武术争光的信念。” 王超收徒仪式
就这样通过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省运会,“我们的峨眉拳、峨眉刺、猴棍成为省运会的竞赛项目,这十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按捺不住喜悦,他反复提及这个好消息,“这对于峨眉武术来讲是非常大的进步。”
今年就可以退休享受生活的王超,仍操劳着峨眉武术的发展,“我发现我一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情。”他始终坚定地认为,作为中国武术三大名宗之一的峨眉武术,应该走在前列,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对此,健全文化体系和技术体系,才更有利于峨眉武术的长远发展。 峨眉武术展示
记者手记:
我惊讶于王超“年轻峨眉武术人”的自称,他解释道,上至八九十岁的习武老者大有人在。这让我意识到,峨眉武术的健身功能同样不容小觑。吐故纳新,延续几千年的峨眉武术为什么经久不衰,且被大力推崇,或许它蕴藏着的深厚文化底色可以回答。过去的武术是为了生存的实用工具,现在的武术搬上荧幕,就是文化;进入竞赛项目,就是体育。在安稳幸福的和平年代,“应该更多提倡武术文化和体育性质的交流。”
话语至此告一段落,王超仍心系峨眉武术,“虽然我马上面临退休,但也感觉到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王超身上,在凌云身上,在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峨眉武术人身上,皎皎峨眉月,起势尽风骨。 |